尽管特朗普正使美国走向收缩和孤立,但美军在亚太的战略部署及与解放军的对抗仍是短期内的核心任务。因此,美国的智库专家们仍在探讨美军在中美对抗中的未来角色。
01. 美国开始承认,在南海斗争中已彻底失败。
即使是最乐观的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,美国已在西太失去优势,这种局面在特朗普时期也无法改变。例如,《国家利益》杂志上的文章指出,中国在南海斗争中取得全面成功,而美国及其盟友已完全败北。
美国人认为中国正试图通过在南海的战略扩张,完全控制该区域并为未来的台海行动做准备。美国则采取守势,加强对菲律宾的军事支持。
美国在菲律宾部署“提丰”中程导弹系统,旨在遏制中国的南海基础设施建设,防止中国用填海等方式排挤美国影响力。
然而,这些措施不仅未达预期效果,反而使菲律宾的战略局势恶化,增加了中国在菲律宾周边的军事活动。解放军通过增强空中和潜艇力量等手段,抵消了菲律宾的威胁。
解放军加强在菲律宾的行动,进一步压缩了菲律宾的战略空间,也让美国难以全力应对。
美国认为,近期在南海发生的是中美间的军备竞赛,由于策略不当,美国在技术和战略上处于劣势。美军在南海已难以防守,若要维持防御,需在菲律宾增兵,但在全球兵力不足的情况下,这不可行。
失去南海对美国的亚太战略是致命的。这使得中国对南海的控制力大增,美国彻底失去主动权,无法在南海安全部署兵力,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将其变为坚固的海空堡垒,这对美国的亚太战略极为不利。
失去南海对美国海军意味着战略失败。中国控制南海后,可利用航空兵和舰艇打击菲律宾及更远的澳大利亚美军,并能迅速集结兵力支援台湾,达到其战略目标。
美国在太平洋方向的兵力分散,难以互相支援或从其他战区调兵。南海是美国从澳大利亚向日韩台增援的最短路径,也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美军向太平洋增援的最短路径。失去南海意味着美国要么绕远路,要么让高价值资产长期暴露在解放军火力下。此外,由于机动受限,需在更多方向部署更多兵力,并消耗更多支援力量,这将削弱美军整体战斗力。
更可怕的是美国人找不到反败为胜的方法。南海之争中,中国利用地缘和生产力优势,使对抗方式明确。要抗衡,需部署与解放军相匹敌的军事力量,并在技术和出动能力上限制其行动。若能破坏解放军的远程火力战环节,美军并非没有机会。
关键在于,美国在技术和规模上已不具备这种能力。尽管成功重返菲律宾并增加兵力可用性,但因美军战备力量不足,老旧装备仅是纸面数据。这不仅未达到预期效果,反而让中国抓住了反制的正当性,加剧了困境。
技术上的全面落后对美国是个重大打击。多年来,美国未能研发出全新且具有领先作战能力的装备,甚至连与解放军现有装备相当的都难以开发。因此,在西太平洋地区,美国除了认输已别无选择。
